出版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再探

  发布时间:2009/12/11 15:14:16 点击数:
导读:  摘要: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如何设置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出版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问题。出版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障碍在哪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途径和标…

  摘要: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如何设置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出版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问题。出版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障碍在哪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途径和标准是什么?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结合当前出版企业在转企改制、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中遇到的困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已经改制或者正在改制的出版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经营性出版社转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这是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出版企业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如何设置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出版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焦点问题。从实践来看,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报业”黎元江案和“北青传媒”事件,猝不及防地为出版传媒界敲响了警钟——出版传媒公司治理隐忧重重[1];一些刚刚转制的出版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也遭遇许多困惑,让不少出版业者也对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问题多了一份忧虑[2,3,4]。因此,正确理解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成为出版改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出版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社实行“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非事非企”给出版业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事非企的怪胎,其结果是人往事业靠、钱按企业拿,越搞越糟,单位没活力,事业难发展”[5]。经营性出版社如果不改制,就会成为市场经济大海中的孤岛,对产业发展极其不利。

  1.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出版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

  出版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这一长期困扰并导致出版产业无效率、无活力的老问题。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关键,在于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股东利益。在法人治理结构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别由出资人和出版企业法人两个主体独立运作。出版企业仍保持国有,又使企业从股东和市场两方面获得制衡和激励,出版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制度难题得以破解。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的体制、机制和运转方式就无法超越旧体制的羁绊;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或者在实际运作中被扭曲,也将导致企业运行的低效,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投资者利益。比如,为使部委出版社顺利转企,目前的政策允许转制后出版社与部委暂不脱钩,保留主管主办关系,主办单位仍然在资产、人事、内容终审等方面握有决定权。那么,法人的独立地位如何实现?就目前看,现行的出版企业与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仍是有较大差距的。

  2.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提升出版企业的管理水平

  可以说,法人治理与企业管理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整个企业运作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而公司管理则是在这个框架和机制下,对企业所拥有的出版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并迈向既定的企业目标的过程。

  过去,出版社与其出资主办单位之间,不是一种法人所有者与财产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一种政治功利与经济目标的混合体。这使得出版单位无法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包括联合、重组、并购,以及其他投融资活动,相应地,出版单位的管理水平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要求。出版企业改制就是要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合理配置权力、公平分配利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监督和制衡机制,有利于推进出版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提升出版企业的经营业绩

  法人治理与企业管理共同作用于企业业绩与价值的提升,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已经得到研究者和资本市场的共识。法人治理解决的是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确立及其有效运转;企业管理,在更微观的层面协调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有效协同的合作关系,使经营更有效率,提升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

  4.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强化投融资功能

  出版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尚未健全,行政限制和区域限制尚未打破,产业发展水平与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也还有较大差距。

  从企业自身来讲,法人治理结构的缺失或者不规范,也影响融资能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竞争,实际是法人治理水平的竞争。投资者只有在确认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保护的情况下,才会向企业投资,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会得到投资者的信赖,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能力。治理结构不健全的公司,难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或者筹资成本很高,筹资额度较小,发展空间就有限制。麦肯锡2000年对200个机构投资者所作的“全球投资者民意调查”显示,80%的投资者愿意为财务业绩相同但公司治理更好的公司股票支付溢价[6]。尽管该调查并不是投资者的实际行为,但反映了公司治理已成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出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途径和建议

  2010年,所有经营性出版社都将完成转企改制,其中大多数出版社将按照《公司法》改制成为公司制企业,而公司制的核心就是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

  1.根本途径在于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二次改制”

  从政策层面来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7]。出版社转企改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二是转企后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因此,在完成事转企之后,出版企业实际面临着改革产权制度的“二次改制”任务。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可能的实现途径有:吸引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通过上市、国资法人相互持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企业联合、重组、并购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建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探索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实施职工持股,等等。出版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施管理层持股和员工持股,需要在政策上有新的突破。

  从改革实践角度来看,事转企只是出版改革的第一步,仅仅停留在全民所有制企业或者单一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层次上,还很难达到出版改革的预期目标,在企业运作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就曾对大学社改制的局限性表示了担忧。目前,大多数大学社改制为单一法人投资主体(高等院校)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法》中,这样的公司叫做“一人公司”。周蔚华认为:“由事业单位转变为单一投资主体的企业,这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够完善,在联合重组、资本运作和与非公有出版企业合作方面,仍然会处于劣势。”[4]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出版集团在联合重组、上市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转企后新一轮的改革实际已经开始,势必将导致出版业的又一次大洗牌,其影响将会是根本性的、长远的。

  从改革的方向来说,出版企业突破单一投资主体为多元投资主体,加快股份制改造,才能够真正突破体制性障碍,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是解决法人治理结构失衡现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经之途。

  2.借鉴成熟的规则和经验,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对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出版业对公司治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还是很陌生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弥补我们知识和经验的欠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订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8],作为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国际标准,为各国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了参考,也为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了指导。其主要内容如下表:

  这些原则充分考虑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识到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是来自不同资源提供者特别是包括职工在内的集体贡献。这个标准框架同样也适用于指导我国出版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然,我国的出版企业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对于大多数出版企业来说,建立起规范的治理机制,还属于一个前瞻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待我国出版业在转企改制的过程中,在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上能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常永新. 传媒集团暴露公司治理缺陷[J]. 新闻记者,2006,(6).

  [2]周百义. 转企改制切莫只停于“翻牌”[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6-16.

  [3]毛丽冰. 理顺校社关系为首要步骤[N]. 出版商务周报,2009-05-10.

  [4]周蔚华. 高校社深化改革时不我待[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5-11.

  [5]柳斌杰. 打破出版业非事非企“怪现状”[N]. 人民日报,2009-05-11.

  [6]周杰,薛有志. 公司治理缺陷披露引发的市场反应——兼论多元化战略对治理需求的影响[EB/OL][2009-07-21]. http://www.szse.cn/main/images/2008/03/19/927348887798.doc.

  [7]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EB/OL][2009-07-21].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145119.html.

  [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OECD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EB/OL](2007-11-27)[2009-07-21]. http://www.zlccpa.com/caishuiwenku/gongshangguanli/gongsizhili/200711/5158503.html.

上一篇: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公司治理演进 下一篇:论公司治理与企业内生风险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