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互动对地区集聚发展作用的探讨

  发布时间:2009/12/11 9:53:05 点击数:
导读:  摘要:政府行为对外资企业选择投资地有着重要的影响,外企的投资落户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又可以促进政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创新;互动;苏州IT产业…

  摘要: 政府行为对外资企业选择投资地有着重要的影响,外企的投资落户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又可以促进政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创新;互动;苏州IT产业

  生产活动的区位不是预先确定的,而是由经济选择来决定。地区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提供企业进行区位选择。随着环境的变化,外商投资区位选择依据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基于全球IT制造业的转移,提出外商直接投资登陆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资源条件(主要是人力资源)、集聚条件(主要是配套能力)和政府规制(主要是政策的优惠和政府的服务)。当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政府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辅之以最佳的政策组合才能实现引资目标。

  1 外商直接投资地选择的三个因素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外商投资的推动力正相应发生着改变。《世界投资报告》(1999)指出“虽然广大市场、拥有自然资源以及能够获得廉价的无技术的劳动力或半技术劳动力等驱动外商投资地点的主要传统因素仍然有一定影响,但其重要性正在降低”。

  我们从IT制造业中心的两次国际大转移,以及外商投资对国内投资的重点从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来分析,可以认为人力资源、产业集聚、政府服务这三个因素对IT外商投资选址有着明显的影响。

  经典的区位理论认为外商通常会选择最低成本的生产区位,这种成本通常是指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交通运输成本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工资成本。但由于IT产业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需要熟练工人的产业,因此那些没有技术的廉价劳动力是几乎没有吸引力的。欧美在华制造业投资主要是流向一些工资水平较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就是由于该地区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效能的提高。从人才资源的存量看,长三角中上海拥有一批在中国处于前列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且其相邻的南京、杭州还拥有一批如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学院、东南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大学。相对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有中山大学等院校,但人才资源存量相对较少。

  当然,欧美、日、台制造业在我国投资向上海及长三角一带集中,重要因素就是这一带拥有完善的聚集经济状况。就全国来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体系最为完整,这里不仅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而且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电脑产品生产体系和适时发展了软件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偏重于电脑产品和通信产品,软件业和服务业相对较弱。同时由于人才等原因,长三角相对珠三角而言有着较强的技术配套能力。总体来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的集聚效应形成的配套能力主要体现在: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较高的研发能力。这些完善的配套体系会带动大型公司的进入,大型公司的示范作用又会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的跟进,从而进一步扩大集聚效应。

  同时,政府服务质量对企业投资选址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园区服务来看,长三角地区比较正规与规范,服务也比较到位,都形成了良好和规范的服务,使园内企业充分感受到政府的优质服务。长三角处于招商的早期阶段,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其政策比较灵活优惠,而且政府不收费,政府统一窗口办事,效率比较高。而珠三角地区因为园区的建立时间相对较短,对企业服务方面的规范尚未完善,服务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珠三角地区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仍然是按照户籍人口的比例来配置的,所以管理效率低下。

  2 苏州政府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市场机制在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方面存在某些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政府行政机制就有了发挥优势的机会。参照外商投资登陆地选择依据,苏州政府从人才供给、产业集聚能力、政府形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政策上有效的整合创新,创造了良好的“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对FDI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外商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开发区、吴江开发区四个IT产业制造基地。

  2.1 培育人才高地

  知识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知识,因此优秀人力资源的供给就成为地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人才高地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优秀人才,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方便了企业就地取材,降低了企业寻找人才的交易成本,而且为企业降低了由于雇员流失造成的重新安置雇员的风险。

  苏州人素有心灵手巧的美誉,当年明基之所以选择苏州而没有选择已经初具规模的东莞,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东莞的劳动力由于流动性大而无法保证素质。同时,明基当年落户时还带进了十几家具有产业关联的台企,而这就成了IT产业在苏州发展的契机。

随着IT企业的不断落户,本地熟练工人的供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想进一步发展  IT产业,就必须首先解决人才问题。苏州政府做出了每年2月举办“应届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的决定。据统计,每年苏州在这样的招聘会上都能吸引外地博士、硕士和大学生数万人,甚至还有海外的专业人士。同时,所辖县市也不定期举办各种招聘会,例如吴江常年开设面向全国的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引进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熟练技工,为落户在吴江的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昆山实行的是“广吸引、低门槛、给机会、奖股权”的人才激励政策,为落户昆山的企业提供各种紧缺人才。

  2.2 培育集聚地产业配套能力

  随着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政策优惠带来的诸多优势会逐渐弱化,而配套能力带来的成本优势则成了企业选择投资地点的重要依据。产业配套能力主要包括产业体系的完整性、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性以及技术服务能力等。

  目前,苏州新区、工业园区、昆山、吴江周围50km内的IT产品能达到95%以上的配套率。鉴于IT产品自身变化快速的特性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状态,IT企业都倾向于在一个地域范围内集中。高的配套率就为企业的继续落户降低了诸多成本(时间成本、搜寻成本、交易成本等),也就会吸引更多的IT企业的落户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完善物流配送能力方面:工业园区在物流通关方面建有全国现代物流试点地区、首家电子报关试点关区,同时还是全国首批15家出口加工区之一,拥有十分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苏州新区已是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和科技部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是国家海关陆路二类口岸,有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高效快速的物流体系;吴江经济开发区业已设立了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的加工贸易联网监督区,入区的企业可以享受与国际接轨的海关、物流服务;昆山经济开发区也被批准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陆路口岸通关点。

  同时,为了提升地区的技术配套力量正在大力引进研发机构。据统计,仅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研发机构就超过50家,主要有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爱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研发有限公司、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仕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安德鲁电信器材研发中心等。这不仅可以吸引外企IT企业的不断落户,而且还会加快外商知识技术等向本地的流动、加快外企的本地化进程、增强外企的根植性。

  2.3 创建服务型政府

  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前提下,政府的服务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行政性的政府的管制下,企业的主要任务将是与政府打交道,在繁杂的管制性红头文件或者一个不能公平解决争端的法律体系下,企业将不能有效地进行竞争与生产。苏州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导向下,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行政审批手续上,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仅仅保留了与企业有关的审批事项9项、核准备案事项25项、转保审批事项8项;建设项目从立项至开工建设,全部审批时间不到1个月。而且,苏州工业园区推行的是“零费率”政策,即园区管委会本身没有任何行政性收费。

  在方便企业申请注册程序上,苏州市四个主要的IT产业集聚型开发区都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全面实行承诺制,此举无疑有助于建立“亲商”的服务观念。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收费项目。园区管委会还帮助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定期走访客户等。

  而且各开发区都在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编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文,以美化生产环境和维护企业利益。就工业园区而言,在借鉴新加坡建设开发区经验的基础上,8年来共编制实施了43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其中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有21项,投资与客户服务5项,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障7项,户口与治安管理2项,公务员管理3项,资金管理2项,其他3项,这些法规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加快了园区建设的步伐。

  苏州市四个主要的IT产业基地之间是存在竞争的,正是这种竞争促使各开发区不断完善政府服务,建设良好招商引资环境,而这也促进了政府从行政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在其他地区政府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候,苏州已经成功转型,这就成为苏州地区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的竞争优势,成为吸引更多的外企投资落户的诱因。事实表明苏州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举措已经成功吸引了众多知名外企的落户。

  3 苏州IT产业集聚中FDI的作用

  2001年4月30日,美国《新闻周刊》称苏州为全球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一。同年5月28日,《纽约时报》认为苏州是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高科技基地,是电子产品、电脑和手机的“世界工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苏州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IT产业制造基地。

  苏州IT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外商和台商的投资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苏州地区的信息产业中,外资占了80%~90%。自1992年明基和其一批上下游厂商决定落户苏州后,地方利用外资越来越多。截至2002年底,苏州合同利用外资已大大超过400亿美元,而且世界500强已经有超过80家在苏州进行投资。目前,吴江90%以上的外资企业是IT企业;苏州新区70%以上是IT企业;近年昆山的合同外资中70%以上是IT项目;工业园区几乎100%的项目投资于IC(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已聚集了全球大型IC企业,例如美国快捷、超微半导体、三星电子半导体、富士通多媒体、住友电木等,IC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在FDI的带动下,苏州目前已经形成了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及其应用产品、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半导体光电器件、电子元器件和部件、电子材料等六大门类产品。而且,苏州有七种高科技产品产量排全国第一,七种计算机鼠标产量占世界的50%,计算机主板产量占世界的8%。这里供应了全球60%以上的鼠标,13%的扫描仪,12%的主机板,10%的显示器,几乎所有的IT产品配套零件都可以买到。随着台湾六大电脑笔记本厂商(宏基、广志、伦飞志合、英业达、神达、蓝天)的投资,苏州的笔记本电脑供应量将达到全国的1/2、全球的1/4。

  苏州大型IT外企促进了与产业巨头相关的大量中小配套厂、零部件供应商的跟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也已有西门子、三星、三洋、飞利浦、摩托罗拉、诺基亚、富士通、松下、超微(AMD)、日立、阿尔卡特、爱普生、旭电科技等著名企业在苏州投资信息产品制造业。这些大型企业的落户带动了当地大批中小型配套企业的兴起,也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了其他IT企业的跟进,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大型企业落户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财政收入、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还促进了本地的配套企业的迅速成长,其中颇有代表性的有和鑫电器、新海宜电信、安固电器、智能配电、南大光电、天华超净等。

  总之,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苏州IT产业集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受投入成本的驱动,后天创造的禀赋越来越得到外商的重视。例如地区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形成的地区人才市场等。这就说明政府行为可以通过吸引FDI促进地区形成产业聚集,而因为FDI具有集聚性(吴丰,2001;Edmund R. Thompson,2002)、高风险性以及IT产业技术迅变性等,所以一旦形成了聚集效应就能影响后续的FDI聚集。因此可以说政府行为可以诱导FDI,而FDI又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良性的马太效应。

  4 总结


 

  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的行为相互之间存在着影响。政府要利用好外资,就应该以外企投资登陆地的选择依据为参照,而外资的进入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两者存在着互动关系,而两者的这种关系都有助于地区产业集聚的形成。可以用如上图示:

  示意图表明,在既定的经济环境a中,企业行为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影响政府行为,而政府行为通过行政机制影响企业行为。两者的行为结果产生变化了的经济环境b,在经济环境b中,大型知名企业的落户可以带动本地企业的崛起,同时示范作用又可以影响后续FDI的跟进,从而促进地区产业集聚式发展。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又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同时,大型知名企业之间、本地企业之间、中小型外企之间以及这三者之间都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当然,在信息和交通发达的时代,政府之间的许多举措(例如优惠政策)是可以模拟的。而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能力则是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正是这种能力是当地政府能够加快吸引外商投资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政府应该系统地对有效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对制度进行系统性的融合,以吸引企业投资,促进地区集聚经济的形成发展。

参考文献:[1] Thompson E R. Clustering of FDI and Enhanced Technology Transfer:Evidence from Hong Kong Garment Firms in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2002,30(5): 873-889.

[2] Barrel R. Domestic Institutions,Agglomerations and FDI in Europe European Reriew 1999,43:925-934.

[3] Miller W, Morris L. Fourth Generation R&D:Managing Knowledg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 New York:Digital Press,1990.

[4] Heid K, Ries J. Inter-city competition for foreign investment:static and dynamic effects of China’s incentive area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6,40:38-60.

[5] Cheng L K, Kwan Y K. Foreign capital stock and its determinants. In:Yanrui Wu(E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6] Sun Q, Tong W, Yu Q.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ross Chin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2,21:79-113.

[7]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 朱华晟,王缉慈,论柔性生产与产业集聚[J].世界地理研究,2001,(4):39-46.

[9] Poter E.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21-31.

[10] 沈坤荣,田源.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 2002,(11):26-31.

[11] 张立,龚玉池.FDI在中国省际分布的决定因素[J].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6):117-121.

[12] 赵鹰.产业集聚:全球FDI空间分布最新趋势[M].上海企业,2002,(6):55-57.

[13] 田贵明.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与吸引外资的政策取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0):61-65.

[14] 贺灿飞,陈颖.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J].地理科学,1997,17(3):193-200.

[15] 吴丰.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与西部利用外资分析[J].金融与投资,2002,(1):18-21.

[16] 冼国明,葛顺奇.跨国公司FDI与东道国外资政策演变[J].南开经济研究,2002,(1):3-8.

[17] 鲁明泓.90年代中期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评估[J].经济研究,1997,(12).

[18] 陈绍刚,李平.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8):419-423.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下一篇: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双刃剑作用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