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

  发布时间:2009/12/9 16:44:56 点击数:
导读:(-)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人的顶梁柱。像…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人的顶梁柱。像广东省,私营企业已有十四五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10还多。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

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1年,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存在诸多限制,更由于民营企业是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资本金,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是其惟一的可能。

第二阶段,1992年以来,民营企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此时期以北京四通集团与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与早期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进人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

然而,同民营企业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它们只占用了我国金融资源的极小部分。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占56.3%,向亲友筹资占13.5%,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

企业融资有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和其他融资等三种方式。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各种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即确定资本结构,以使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配合,在控制融资风险、成本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由于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一般来说,内源融资成本最低,间接融资次之,债券和股票融资成本最高。因此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企业融资的主要选择是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次之;在外源融资中,又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的债券和股票融资为辅

从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结构来看,一般顺序是: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其他融资。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势必产生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选择融资结构便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同国外企业的融资结构表现出同样的特点,然而二者的形成原因却是不同的。后者是在市场经济和信用制度相当发达的条件下,根据成本、风险和收益原则,自主形成了有效的融资结构;前者则是处在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夹缝中,缺乏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其的支持,为求生存,不得不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使其在特殊的体制中被迫扭曲地形成了合乎市场经济原则的融资结构。伴随着十五大报告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对非公有制经济同国有经济平等发展法律地位的确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将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一定会获得较大发展,而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是否应选择同国有企业一样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呢?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应采取以下两种选择:

第一,在传统经济中,应继续保持民营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其次的融资方式。因为这种融资结构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它代表了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格局中,间接融资高,内源融资极少的原因是:国有银行和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有义不容辞的支持责任,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原则经营,国有企业借款时往往不计成本。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这种状况会逐步改变。

第二,在新经济中,由于现代高科技产业实际上是一个要求技术开发资本投入巨大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产业,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与巨额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决定民营科技企业最终能否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只有确立技术与资本的整合模式,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市场化金融资本激励民间企业广泛的技术创新,远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行政动员聚集政府财力,重点扶持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更经济也更有效益。因此融资方式为:在研发阶段,融资主要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在其商业化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风险也大,因此主要是获得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在产业化阶段,由于高科技产品初步得到市场认同,销售和利润率稳定增长,产品逐步进入成熟期,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同时还可以通过二板市场上市,既为创业资本退出,又为高科技企业产业提供股权融资场所。

当然,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外部环境。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指出: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深度金融和浅度金融分别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据此,肖与麦金农提出了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实现“金融深化”的主张,即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过度的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与汇率限制以及信贷和外汇的配给制,促进金融业内部的竞争;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市值和物价,以使实际利率与汇率提高到反映资金和外汇稀缺程度的水平;并打破各种金融市场间的障碍,使利率之间的差别趋于缩小,并使金融资产的品种及期限多样化,使其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比例逐渐上升,金融体系的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门化。如果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取得融资,不断地调整融资结构,寻找到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它代表了企业的最佳融资能力。只要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一个符合配置效率的均衡融资结构就会产生,它反映了社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三是自我改造。民营企业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融资理念。当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进入更大发展时,原来业主制的不利于吸收投资、不利于优化产权结构、不利于开展现代管理的问题就突出显露,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改革产权组织形式,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解决贴现问题 疏通融资渠道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