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

  发布时间:2009/12/9 16:25:57 点击数:
导读: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取向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体现是: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 ,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取向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体现是 :由政府的一元化投资主体转变为多元化投资主体并存的格局 ,且国有单位投资比重呈逐渐下滑之势 ,统计资料显示 ,这一比重由 1 978年的 95%降到 1 994年的 6 6 .8% ;政府缩小了指令性计划范围 ,改变了宏观直接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方式 ,用产业政策、税收、补贴、差别利率等经济手段引导投资方向和调整投资结构 ;资本市场从无到有 ,形成了一定结构和规模 ,企业通过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获益匪浅 ;加强了对投资主体的约束机制 ,对项目实行论证、评估、招标、承包等。但是 ,我们即将走进 2 1世纪 ,国人早已形成共识 :知识经济将主导未来的经济潮流 ;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际竞争将汹涌而至。由于传统投资融资体制的惯性作用 ,我国目前的投资融资体制还未形成成熟的构架 ,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若不加快其改革步伐 ,将极大影响我国整体的改革进程。

1 投资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融资结构极不合理 ,社会融资效率不高 ,集中的巨大融资风险难以释放改革以来 ,政府在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 ,曾进行过两项重大改革。其一是在 1 983年启动的“拨改贷” ,即把国企投资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改为向银行申请贷款 ,这一重大举措拉开了我国 1985-1992年以银行信贷投资为主体的序幕 ,银行体系迅速发展形成垄断格局 ,相应中央政府先后向地方政府下放投资审批权 ,对企业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等项改革。这些举措保证了我国渐进式改革顺利进行 ,推动了地方经济和加工工业的大发展。但没有配套提出给国有企业注入资本增量的办法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 ,在只有银行信贷融资的唯一渠道状况下 ,地方重复建设严重 ,国企对银行体系形成巨额债务。其二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 ,我国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 ,国有企业广泛地开展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 ,我国资本市场由徘徊步入快车道 ,民营经济从规模到水平都快速成长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制格局没有改变 ,国企对银行体系债务进一步加重 ,重复建设的消极作用渐显。就目前这种以银行信贷为主 ,资本市场为辅的融资格局下 ,其主要问题是 :社会资金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整体在长期亏损的状况下且总能得到银行信贷资金 ,而投资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中的大部分被银行体系歧视而不能更快发展 ,在产业和区域资金流向上也有类似情况 ;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过于简单的金融体制 ,必然抑制资本市场发展 ,尤其是不利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这样的金融体制不但无法高效地运行 ,而且集中了全社会融资投资必然产生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 ,国有企业对银行体系形成的 1万多亿元不良债务 ,除有政策原因之外 ,体制因素是其主因。在这样的融资体制下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将流于形式 ,国企将继续走高负债经营之路 ,从而丧失再投资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 投资主体群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社会融资投资效率难以提高经过多年改革 ,我国实体经济领域里已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格局 ,并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以 1997年统计资料为例 ,我国投资比重为 :国家∶集体∶个体∶其他经济成分 =53∶1 5∶1 3∶1 9,但是在产业、区域、比值上来看仍不合理 ,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上仍显不足 ,仍然是跟风型的“小巨人”群。近两年在政府不断加大扩张型财政政策力度的刺激下 ,经济增长率下滑之势仍难扭转 ,部分说明了民营经济这股市场化的力量还较微弱 ,从而减少了乘数效应。而在金融市场里 ,由于资本市场发育较晚 ,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投资主体的发展就更显不足了 ,表现在 :相当于美国的投资银行类的证券公司 ,由于资金实力太弱 ,除经营证券的发行、流通业务外 ,无法面向全社会开展广泛的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等业务 ,这样 ,证券公司依托资本市场 ,参与和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大降低 ;严重缺乏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公司等这类发起和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的金融机构 ,不利于集中社会中小散户的资金和其他资金 ,不利于活跃和稳定资本市场 ,不利于分解社会投资的风险 ;缺乏风险投资公司及风险投资基金这样的组织 ,无法为处于投资风险较大阶段的企业提供其急需的融资支持 ,这尤其不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初创与发展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投资公司服务于全社会广泛丰富的投资理财活动。

1 . 3 投资效益不高

改革以来 ,我们主要是通过层层放权措施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短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相对于传统的计划体制而言 ,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但是对地方经济未建立起有效的调控机制 ,政府对企业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迟缓 ,即使自 1 992年以后 ,我们启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步伐加快 ,但以上格局因体制惯性作用还无根本转变。因此 ,投资规模过大 ,产业结构失衡 ,重复建设过度、投资区域分布不合理、投资技术改造资金比重过低等现象长期存在 ,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都是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维持 ,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极低 ,目前通贷紧缩的历史成因有相当部分应归因于此。

1.4 缺乏风险投资机制保障 ,高科技产业欲振乏力就政策而言 ,自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 ,全社会从观念到用人机制都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我国科技事业有较大发展。然而 ,高科技产业具有新兴产业共同特征 ,要经历一个投资的高风险期 ,若社会缺乏一种针对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以推动全民对科技创新型产业的关注和投入 ,要想其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 ,所以时至今日 ,无法依托资本市场形成风险投资机制 ,政府只有通过有限的渠道对有限的国有单位注入有限投入 ,除此外 ,全社会只有高科技型民营企业靠自有资金和原始积累参与高科技产业。产业科技进步更多是靠引进来实现。这一问题不解决 ,对我国参与未来知识经济的国际竞争极为不利。总体来说 ,我国经过二十来年改革 ,经济高速发展举世瞩目 ,已完成了除部分重工业之外工业发展阶段。但由于上述问题及其他影响所致 ,国民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之势 ,银行体系已连续 6年出现“存差” ,累计余额已高达到 1万多亿元 ,即使在近 2年里 ,政府不断加大扩张型财政政策力度和实行宽松的贷币政策 ,但经济效果还未明显显现。这都说明应加快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步伐。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政府进一步转换职能和完善资本市场是深化我国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而银行体系高“存差”的现状又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2 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举措

2 . 1 就政府转变职能方面

首先 ,应把壮大市场化投资主体做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一是双管其下推动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一管是通过所有者多元化以强化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 ,另一管是以出让市场的方式给民营经济实体腾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如在过度竞争的行业 ,根据市场作用 ,任部分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淡出 ,允许部分民营企业涉足基础产业的更多行业 ,大力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中的投资主体 ,他们既能为资本市场自身发展做中坚 ,又能凭籍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领域中的资本经营与扩张提供支持。三是政府以间接参与的方式 ,通过示范效应 ,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投资信心和热情 ,推动风险投资机构的蓬勃发展 ,否则 ,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只能是纸上谈兵。

其次 ,政府对投资管理方式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委托代表国家的投资主体进行经营 ,以保证国有单位充分地按市场规则运营 ,即使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也要扩大市场调节范围 ,鼓励竞争 ,打破地方封锁和行政封闭式管理方式 ,普遍实行招投标制。再次 ,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利率、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指导和影响全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的行为 ,尤其要调动他们对基础产业投资的积极性 ,杜绝重复建设现象的再度发生。

2 .2 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

首先 ,应充实增强资本市场中的投资主体。针对目前证券公司平均资本规模太小而风险太大的现状 ,以及信托投资公司定位不明的现状 ,通过扩大资本金 ,兼并重组等措施 ,把一些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重塑为几家能充分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大证券公司 ,尽快改变以前那种业务范围狭窄、过度竞争的局面 ,保证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得以实现。为了吸引社会闲散资金 ,推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应大力培育发起、管理、保管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 ,从而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大发展。近期我们应重点培育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组织 ,为此 ,政府除在制订完善的相关法规方面要加快节奏 ,还应在融资安排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 ,以推动风险投资活动全面展开。

其次 ,应注重证券流通市场的建设。一是在股票流通市场方面 ,由于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与西方公司股权结构不同 ,形成了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的股权结构 ,并且国有股及法人股占太大比重又不能在全国性的流通市场一深沪证券交易所流通 ,这十分影响资本经营与扩张行为的运作 ,进而制约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不利于国企改革。若让国有股和法人股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由于资金供求失衡 ,无疑会导致我国股市崩盘。若让其分期分批上市流通 ,将延缓国企改革的进程。因此 ,近期应发展完善已有的产权市场。为此 ,应以全国已有的产权交易中心及STAQ、NET这样的电子交易系统为依托 ,通过认真的审查和评估 ,确定一到两家培养成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国性流通市场 ,入场从事股权转让的公司除主要是国有企业以外 ,也应允许部分竞争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民营企业入围 ,而专门从事国有股和法人股股权买卖的证券投资基金是活跃这个市场的当然力量 ,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充分流动 ,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要认真考察国外流通市场中二板市场的运行机制 ,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二板市场 ,以切实改变我国中小国企、民营企业 ,尤其是高科技初创企业普遍无法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的被动局面 ,为风险投资金融机构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三是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 ,以维持繁荣证券流通市场 ,提高其运行的效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还应积极进行一些衍生工具的尝试 ,以利于规避证券流通中的风险 ,增强证券流通市场功能。

上一篇:一起投资入股合同纠纷案例 下一篇:上市公司投资的融资约束:从股权结构角度的解释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