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解读

  发布时间:2009/9/6 11:10:21 点击数:
导读:内容摘要:股东瑕疵出资包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两种形态。股东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瑕疵出资行为不仅侵害了公司和其它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故公司债权人可以根据股东瑕疵出资的程度,根据“…

内容摘要:股东瑕疵出资包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两种形态。股东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瑕疵出资行为不仅侵害了公司和其它股东的利益,也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故公司债权人可以根据股东瑕疵出资的程度,根据“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来维护权益,或要求股东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来直索股东责任。
  关键词:瑕疵出资 虚假出资 抽逃出资 第三人侵害债权
  
  出资是股东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以及公司设立协议向公司交付财产的行为,是股东享有股东权的对价,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但现实中股东瑕疵出资的行为时有发生。尽管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瑕疵出资的法律责任及处理原则,但因规定尚嫌简略且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对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问题并未涉及,故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分析。
  
  股东瑕疵出资的表现形式
  
  股东瑕疵出资,即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或者说股东在履行出资义务方面存在缺陷,根据股东违反义务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违反积极义务即作为义务的是虚假出资;违反消极义务即不作为义务的称为抽逃出资。
  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表面上出资而实际未出资或出资不适当,其本质特征是股东未支付相应对价而取得公司股权。虚假出资在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形态:以完全未履行出资义务还是未适当履行出资义务,可分为未实际出资和未适当出资;以虚假出资股东虚假出资的主观心理态度,可分为不愿出资与不能出资;以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客体(即出资形式),可分为货币出资不实与实物出资不实;以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时间,可分为公司成立前的虚假出资和公司成立后的虚假出资。
  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将所缴出资暗中撤回。公司法明确规定禁止抽逃出资,因此,抽逃出资构成对股东消极义务的违反。其实践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归股东个人所有;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场地使用权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走;未提取法定公积金或者法定公益金或者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名义提走出资;抽走货币出资,以其他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其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等。
  
  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所负民事责任的性质
  
  (一)无限连带责任
  瑕疵出资行为致使公司资本金显著不足,依“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公司法人人格被否认,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被认为是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然而法人人格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现象。于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称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应运而生。即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公司法人人格否认适用场合主要有公司法人格形骸化、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利用公司规避法律义务以及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相关司法解释及有代表性的观点将资本显著不足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联系起来,认为凡实际出资不足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的,即属显著不足,应否认法人人格;虽有虚假出资但实际出资超过法定最低资本额的,则不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失之片面。公司资本是否显著不足应结合公司所从事行业、实际经营所需资本等情况综合判断。尤其在新公司法大幅降低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额的情况下,仍旧沿用法定最低资本额作为判断公司注册资本充足性的标准,很不合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符合条件已经合法成立的公司,股东抽逃出资致其资本显著不足的,一般不适用法人人格否认。这是因为公司的独立法人资格取决于公司成立时的资本情况,抽逃出资的前提是公司成立时的资本是真实的。法律一旦根据公司成立时的真实资本授予其独立法人资格,一般就应自公司成立起至公司解散止始终具备,当然也不因为抽逃出资而改变其独立的法人地位。
  (二)侵权赔偿责任
  瑕疵出资行为没有达到否认公司的人格程度,瑕疵出资股东在出资不实或抽逃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其它知情股东与瑕疵出资股东负连带责任。
  此种情况股东承担责任的法理依据,多数学者主张为代位权。即瑕疵出资股东对公司负有补足出资或返还出资的义务,公司怠于行使此种权利以致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害,公司债权人有权要求该股东直接给付。少数学者主张为第三人侵害债权,认为瑕疵出资行为造成公司偿债不能或偿债能力不足,侵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瑕疵出资股东理应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笔者认为,上述两种理论均具有合理性。但相比而言,代位权的行使,受制于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权,股东与公司通常会相互串通,构造出无数的抗辩理由,债权人实现权利的风险极大。而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解释,可使公司债权人的请求权直达公司股东,能较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颇为可取。第三人侵害债权既然被界定为侵权行为的特例,其构成应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相符。鉴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则,因此应对其作较严格的限制,以免破坏民法物权与债权分野的基石。笔者以为,这种严格限制主要体现在侵权人的主观心理方面,即第三人侵权的心态,须以故意为限。股东的出资义务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出资是股东之间的合同义务,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当履行对其他当事人的承诺,没有按约履行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出资是法定义务,公司依法登记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股东应根据登记的内容履行出资义务,以保障公司资本的真实和充实。公司资本状况经过登记公示,对外产生公信力。没有适当履行法定出资义务的股东,则对信赖公司登记事项的债权人造成损害。尽管瑕疵出资行为发生之时,公司债务可能并未产生,但瑕疵出资行为将会对公司债权造成损害的事实几乎是必然发生。所以,在不愿出资和抽逃出资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对于其瑕疵出资行为将会给未来的公司债权人造成利益损害这一行为,主观心理态度应该就是故意,故意的内容并不以对象的确定为必须。所以,当股东瑕疵出资导致公司债权人实现其债权困难时,公司债权人可依据侵权法理,直接向瑕疵股东主张请求权,要求其在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其它知情股东因坐视瑕疵出资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应与瑕疵出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其它知情股东在实际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瑕疵出资股东行使追偿权。
  
  瑕疵出资股东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证明责任
  
  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及第三人侵权的法理对瑕疵出资股东主观上的要求,直接涉及到对瑕疵出资股东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确定。笔者认为,瑕疵出资股东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原则,即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推定其有过错。
  过错推定原则与过错原则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证明责任的承担。具体到股东瑕疵出资行为的构成要件中,是否存在瑕疵出资行为及瑕疵出资行为与公司债权人所受之损失存在相当因果关系这两个要件事实,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由公司债权人负证明责任。但由于出资的主要证据材料应当保存在公司或出资人手中,债权人在取证上存在困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的规定,对于债权人的举证责任要求不宜严苛,只要其能举出能使人对股东出资虚假或存在抽逃行为产生合理怀疑的表面证据或者证据线索,法院应要求公司股东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不存在瑕疵出资。
  至于股东的瑕疵出资是否出于过错的主观心理态度,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股东承担证明责任。即只要存在瑕疵出资的事实,除非瑕疵出资股东举证证明其瑕疵出资不是出于过错,则一概推定该瑕疵出资行为出于股东的过错。就抽逃出资而言,抽逃行为出自股东之期望,股东违反法定义务的过错甚为明显。而在虚假出资的场合,如果股东能够证明不能出资、虚假出资系由于客观上、法律上等股东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股东对此结果并无过错,则可以免责。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公司债权人相对于股东而言,存在举证不能的困难。如果不考虑举证能力的客观事实而去强调按基本规则分配证明责任,就是实质上的不公平。

上一篇: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措施 下一篇:股东瑕疵出资和抽逃出资的法律风险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